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成果 > 正文

于淼博士专著:《社区新媒介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媒介公共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11-04 09:32 来源: 发布人:贾舒文

书名:《社区新媒介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媒介公共性的视角》

作者:于淼

书号:ISBN 978-7-5692-6653-5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该书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社区新媒介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YJCZH216)”成果之一

主要内容:

本书借用媒介公共性的理论视角,将社区新媒介视为一种社区层面上的微观公共领域,选取典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区居民的线上参与行为,探讨以社区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APP等为代表社区新媒介的公共性表征,以此观察其在居民社区参与的潜质,进而分析社区新媒介推动居民社区参与的相关机制和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拓展路径。

媒介公共性理论为该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以哈贝马斯等学者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达尔格伦媒介公共性三向度理论作为基本的考察框架,从结构、表征和互动三个层面对选取的个案展开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社区网络论坛、业主微信群、社区领域APP、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社区新媒介,具备了公共领域的部分特征,是一种社区层面的微观公共领域。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其内容更加宽泛、功能更为多元,呈现出公私界限动态变化、共识与冲突共存,公共性与生活化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同在等特点。

社区新媒介的参与潜能根植于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和互联网生态,也与社区新媒介主办者的身份和目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媒介形态、覆盖地域有关,还受参与者能力和素质的影响,但最终体现在参与者的公共性实践中。实证研究发现,社区新媒介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表现在:行政体制推动与协商民主潜能、以私人议题介入形成对公共议题的协商、从个体赋权到政治体系赋权、线下行动对线上公共性边界的拓展。城市社区新媒介固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其参与潜能离不开传播技术、体制规制、社会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与社会的亲和性分离、新媒介的技术优势、社区的地域优势、社区各主体的多元参与为社区新媒介参与潜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政府的双重身份、商业力量的影响、居民媒介素养和媒介近用权的不平等以及公共舆论达成困境等,也为其带来了现实制约。

社区新媒介有助于搭建居民交流平台,推动社区公共性生成,促进基层社会整合和群体认同,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从社区新媒介对城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出发,提出社区新媒介推动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相关路径:重视政府的规制、引导和参与,遵循“由私到公”路径构建公共性,提升居民的媒介近用权和公民精神,融合线上线下共建公共性。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参与意识的逐步提高和基层政府治理理念的不断增强,社区新媒介在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撰稿:张成福 审核:卢新明)

上一篇:澳门官方十大网投平台刘会祯博士专著《语言形式与表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出版
下一篇:我司吕丽博士专著《文化间性视域下中俄影视合作与“中国形象”表达研究》获批黑龙江省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