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澳门官方十大网投平台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暨“新论语讲坛”第172讲在一教B202教室举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王杰文教授做了题为《新媒介时代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学术讲座。澳门官方十大网投平台新闻与传播硕士点负责人于淼、汉语言文学专业副主任王砚文参加讲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研室副主任高正瀚主持讲座。来自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告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百余名同学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王教授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与在场师生深入探讨了新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建构作用。王教授的讲解鞭辟入里,他指出,人生活在媒介环境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无知无觉,但密不可分。人们觉察不到媒介的存在,它却时刻作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
紧接着,王教授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媒介如何造就我们的环境。他为同学们讲解了媒介传播的构成要素,分析了信息、文本、媒体和编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广义含义,并强调了社会习俗与社会学习对文化生成的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王教授与现场师生深入探讨了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问题:一是个人、文化、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二是文化的意义;三是人对于历史的解读;四是他者的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五是特定文化更受人们欢迎的原因。王教授讲到,经典并非固定不变的,其判断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些文化经过沉淀慢慢成为经典。新媒介时代,唯有掌握人们的文化需求,才能真正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场师生围绕王教授的精彩讲解展开深入讨论,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王教授进行了细致解答。讲座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对新媒介环境下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的把握。
讲座结束后,王杰文教授与参加讲座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人才培养、项目共建、学术增长点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王杰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学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专著有《仪式、歌舞与文化展演》《媒介景观与社会戏剧》《表演研究:口头艺术的诗学与社会学》;编著有《中国社火》《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实践民俗学的理论与批评》《理查德·鲍曼与表演研究》等。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70余篇。
(撰稿:刘成方 高正瀚 审核:卢新明 张成福)